这是一个古老的村落,因村口矗立两块大石壁,如牢固的石门守护着村里的一草一木,而得名“大石门村”。日前,记者走进上犹县双溪乡大石门村,细细品味它的古老与神秘。
这里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群,古老的住宅青砖砌墙,画栋雕檐,尤为壮观;卵石铺路,曲径通幽,甚是典雅。这个村子曾是方圆5公里最繁华的地方,村中那条鹅卵石路见证着村里的繁华,一拨拨文人墨客与商贾途经这条古驿道去到码头,搭乘南来北往的船只走向山外。据《曾氏族谱》记载,南宋端平年间上犹县城曾少四迁此,吴氏、田氏继入。1928年8月28日,毛泽东回师井冈山路过此地,住在聚英楼并召开了军人大会。

鹅卵石古道。图片来源:客家新闻网
村中年届六旬的村民吴宏杰见证了古村的一段沧桑岁月,现正过着含饴弄孙、悠闲自得的晚年生活。每到傍晚,吴宏杰就会来到古村,给村里的孩子们讲古村的故事。古村里有棵古银杏树,相传是明朝正德年间(公元1506年左右),吴氏凤珠随玉文公由广东带回种子植于东园,至今500多年。古银杏树历经了500多个春夏秋冬,吸取了天地精华,也见证了古村落的繁荣沧桑。如今古木参天,直入云际,枝繁叶茂,要五六人才能合抱,树干粗糙斑驳,却郁郁葱葱,生机勃勃,是大石门的镇村之宝。“小时候读书时只要在村口看到这棵银杏树就知道到家了。”吴宏杰说,村民们对古银杏树周围的空闲地进行了绿化,添置了小石凳、小石桌,昔日的镇村之宝如今成了人们休闲、纳凉之地,神奇的古树一如既往地庇护着她的子孙们。

明清古建筑群。图片来源:客家新闻网
虽然从小在村里长大,但是吴宏杰说起村里的吴氏宗祠“正卿第”,还是一脸的骄傲。据悉,明洪武年间,宅主吴公明泰被授官位大理寺正卿(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),其后裔为昭示德行,激励后人而建造此宗祠。吴宏杰说,每年清明,大石门的吴氏后人都会从世界各地回到村里,祭祀祖先,传承孝道。最多的时候回来祭祖的有1000多人,从美国、日本、新加坡和国内各地回来寻根谒祖。
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村民们在古村周边建起了一栋栋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小洋楼。前不久,上犹县投入资金20多万元对古村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,让年久失修的古村重新焕发生机,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人文气息相得益彰。
夕阳西下,古村在那一刻给人一份宁静、一份安详,如同一幅美丽画卷。(张鸣 尹勤 钟芳亿 潘庆坤 来源:客家新闻网)